少儿编程,让叛逆“网瘾少年”变才成编程未来之星
【沉迷游戏】,这个词可以说让所有家长闻之色变。在智能化高速发展的现在,许多小孩都已经变成精通游戏的玩家。
网游跟手游在让成年人们“欲罢不能”的同时,对于小孩子也是“杀伤力”不浅。
层出不穷的关于孩子沉迷游戏导致厌学,甚至伤害身心的新闻,也让很多家长意识到游戏对孩子的害处。
之前有一个新闻,一个男孩居然因为爸爸不让他玩游戏而去跳楼,所幸无危及生命,后面醒来第一件事问的居然还是游戏!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。
无奈, 游戏似乎成为一个“顽疾”,很多家长对此束手无策!“哄、打、骂、收手机...”似乎都没办法根治这个难题。
为什么游戏就这么吸引孩子呢?
一、孩子在游戏中是操控者,拥有主宰一切的感觉。
作为游戏玩家,都拥有操控游戏角色的权利。在游戏世界中,他们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角色。这种主宰的感觉跟现实生活中,自己作为一名孩子会受到很多管制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二、游戏中会设置各种奖励!
我们知道,游戏一般都会有闯关,一关一关设置奖励。孩子们为了得到相应的奖励,会不停地去刷,不停地去玩。得到奖品的时候,他们也会觉得十分有成就感!
三、游戏的难度设置有弹性!
经常玩游戏的人会发现,游戏一般都是刚开始玩的时候很简单,接下来越玩的话就会越来越有难度!但是增加的难度又具有弹性,时高时低。所以当你觉得失败太多,想要放弃时难度又会降下来。
很多家长面对这些束手无策,不妨看看以下的这些孩子都经历了一个从“网瘾少年”到改变自己,化身“编程达人”的过程。
从叛逆“网瘾少年”到编程未来之星,他为爱回头,通过编程改变自己!
2000年的张杰四年级之后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,虚拟的世界成为他的全部好奇。成绩下降,厌学逃学,叛逆自闭,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。
在家里遭遇变故之后,张杰才开始陷入自责。但自己已经把网络游戏当做了生活的一部分,很难改变。
于是他开始把精力放在学习游戏编程上,后来自己也独立开发了一些小游戏。高中的时候也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,经常在青少年机器人类型的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。
高三更是为了自己的编程梦想努力学习,在高考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,收到了全球多所百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
因为痴爱计算机科学,张杰毫不犹豫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,并开始自修人工智能课程——他想在这一领域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。
从《我的世界》脱身,变身编程天才!
袁翊闳,这一位或许有些人听说过。他曾经作为全场最小的开发者,在2018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演示了自主开发的“看图猜成语”游戏,惊艳全场!
四五年级的袁翊闳跟绝大多数孩子一样,喜欢用电脑来玩游戏。那时他沉迷一款叫“我的世界”的沙盒类游戏,痴迷程度几乎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,休息时间全在玩游戏,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。
幸运的是,在爸爸的疏导下,他意识到为何自己这么喜欢游戏,不自己开发一款游戏呢?他开始把关注点从游戏本身转向了编程——他先后学习了Pascal、C++、Python,并利用这些技能完成了一些游戏的重新整合与发布,成为一名行业内小有名气的编程天才!
这些故事也许是个例,却也证明了对网络游戏的那份热爱如果被加以正确引导,也许就能转化成为孩子的特长,甚至是一生的追求。
游戏容易让孩子放逐自我欲望,
进而迷失于虚拟中;
而编程则教会孩子
如何尊重规则去创造虚拟世界。
动手达人+编程达人+团队领导+全能高手
【乐贝塔秋季招生 】
现在各校区(广州越秀、广州天河、广州南浦、中山等)都在火热招生中!
关注乐贝塔官网,点击底部预约免费课程,
即可享受课程体验大礼包!